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文/图
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电化长江”是本届大会热议的话题——在上午举行的开幕大会上,长江沿线13个省(市)代表共同发布“电化长江”倡议;下午,在合力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电化长江”是重要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合力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
万里长江,黄金水道,“双碳”背景下,航运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这些“大块头”的驱动力如何从“油”换成“电”?沿江各地有哪些探索和行动?
谈认识
“电化长江”提高长江含“绿”量
根据“电化长江”倡议,全力做好长江生态文明大文章,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13个省(市)追逐的目标。
“‘电化长江’倡议对沿江各省市绿色航运高质量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9日下午,共同发布“电化长江”倡议的13个省(市)代表,在座谈会上又坐到了一起。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主任汪伯涛在发言开头,首先表达了对“电化长江”行动的欣喜。
从燃煤到燃油再到电化,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意味着提高含“绿”量,更环保更集约,直接减少长江的污染物和碳排放,有力助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汪伯涛直言,希望积极推动纯电、氢燃料、LNG、甲醇等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拓宽清洁能源在水上运输的应用场景。
看行动
已有一批新能源船舶建造下水
“电化长江”首要的是进行新能源船舶、岸电受电设施等硬件建设,这也成为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谈论的重要内容。
放眼全国,已有一批新能源船舶相继建造下水,包括去年3月在湖北省宜昌市下水的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客船“长江三峡1”号。去年,宜昌市共建造新能源船舶28艘。
为更大力度推进“电化长江”,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伟介绍,该中心支持长航集团今年建设绿色智能船舶10艘,到2025年改建绿色智能船舶达到75艘;同时支持湖北港口集团今年完成第一艘新能源船动力源建设。此外,湖北省计划一批绿色智能船舶维保基地、船舶充电桩及换电站。
长江中游省份江西,当地正开展庐山西海氢能动力旅游船舶试点和赣江水域新能源电动船舶应用调研,“要加快探路,研究促进新能源电动船舶发展的可行途径。”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彭瑜说。
在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宜宾港4号泊位安装了9个岸电桩,以电代油为靠港船舶供能,总容量360千瓦可同时满足9艘船使用岸电,实现了碳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看路径
建议从顶层设计上作明确规定
结合探索实际,多地对更好推进“电化长江”提出了建议。
彭瑜透露,省内已有企业试点建造“氢燃料+锂电池“”甲醇+锂电池“等新能源电动船舶,存在研究分散多支的状态。她建议,从更高层面进一步明确新能源船舶发展的具体能源方向,以引导沿江省份合理规划新能源产业布局。
在与会人员热议、支招的背后,闪烁着对“电化长江”的期待。
汪伯涛表达了与彭瑜类似的看法。“争取国家层面出台‘电化长江’顶层设计。”汪伯涛接着说,还要全力争取出台配套政策资金,鼓励新能源船舶建造运营,统筹推动沿江充换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不止一位与会人员提到,希望在新能源船舶供电方面给予价格优惠,加大对新能源船舶发展的支持力度。
目前,长江航务管理局已有了相关规划设计。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说,“电化长江”以公务船、港作船、区间客船、滚装船及中短途货船等为重点,推进纯电、氢燃料、甲醇、氨、LNG 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产业发展,使船舶具备电动化特征或电动化改造的基础。
“开展甲醇混合动力、标准化箱式电源换电模式试点应用。”刘亮表示,合力推进沿江船舶充(换)电站、甲醇和氢燃料加注站等配套设施布局建设,在通航密度较大、干支交汇、大型锚地附近等区城建设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打造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船舶、示范航线、示范基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