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16日讯(编辑 郑远方)8月17日,欧盟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便将正式生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电池法》要求未来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的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及数字电池护照,并对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也作出了相关要求

碳足迹方面,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含电动汽车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及标签。电池出口厂商需披露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从上游矿产、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以及回收再利用。后续,欧盟还将对碳排放实行分级,并设定相关阈值。

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方面,《新电池法》要求在其生效8年后,欧洲区销售的新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至少使用16%/85%/6%/6%的回收钴/铅/锂/镍。另外,在法规生效13年后,回收材料比例还将提高,生产新电池应至少使用26%/85%/12%/15%的回收钴/铅/锂/镍。

信息披露方面,《新电池法》引入了“电池护照”,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电池制造商、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合规性认证、循环性能、资源效率、耐久性等。

国联证券认为,未来海外市场对产品的碳足迹要求可能日趋严格,锂电产业链各环节都需要更加重视“碳壁垒”的限制,通过工艺改进和设备迭代降低生产能耗强度,加快在水电等清洁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提高厂区可再生能源自给率等方式,提前完成自身的低碳转型。

另据华泰证券分析,《新电池法》对我国产业链或将带来三方面影响:

第一,碳排放的相关要求或将强制出口企业进行零碳转型,在生产技术上将向着高效低能耗、环保低碳等方向进行革新;

第二,有望倒逼国内回收体系完善,长期将带动国内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回收要求趋严或利好已和海外厂商合作布局回收的企业;

第三,电池护照旨在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出口企业将面临护照数据库建设、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挑战。

▌海外电池市场竞争升级

如今,电池海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我国锂电厂商相继出海,拓展海外业务,但与此同时,海外相关产业政策也逐渐明晰,包括美国的《通胀削减法》(IRA法案)以及欧盟本次即将实施的《新电池法》等。

有业内人士之前表示,这也意味着海外市场开始从单一维度的产品竞争,升级到多维度的体系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产业链正致力于推进电池护照。已有超过120家公司组成联盟,计划联合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电池护照。联盟成员包括宝马、Stellantis、本田、福特、日产、马自达、通用汽车等。

另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建议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据曾毓群介绍,电池护照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通过电池护照,简单直接地查阅电池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电池护照作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有力抓手,可成为促进电池产业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落实到产业链上,中航证券建议关注三个方向。1)更严苛的标准有利于头部企业优势巩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派能科技;2)整车/集成企业仍具备领跑优势:比亚迪;3)回收产业较早发力者:邦普(宁德时代收购)、格林美、华友钴业、天能新材料等。

关键词: